轉載自http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-content-80...

孩子想傳達的意思,裡面有屬於孩子的情緒。大人在意的態度問題,則是屬於大人的情緒。有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不太會處理「人」的問題,也需要智慧與勇氣。

你這什麼態度
孩子口氣不好,被爸爸處罰。媽媽問我,該怎麼處理?

我說,當孩子態度不好的時候,要把「態度」及「他想傳達的意思」分開來看。他想傳達的意思,可能是自己的想法,通常包含自己的情緒;態度,則是大人最介意的說話語氣,一般是認為有些不禮貌的地方。

換個方式講,他想傳達的意思,裡面有屬於孩子的情緒。大人在意的態度問題,通常是屬於大人的情緒。

如果,孩子講話的措辭不對,我們馬上說:「你這什麼態度?跟媽媽講話可以這樣嗎?這禮拜別想拿零用錢......」

上述這樣處理,可能有幾個壞處:
第一,孩子的意思沒辦法傳達到,更感覺到挫折,問題也沒解決。

第二,孩子的口氣可能更不好,眼神更添怒氣,表情更臭,因為大人把情緒加在他身上,更加深孩子不被理解的挫折感。

第三,孩子學習到大人用情緒面對問題的方式,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境,孩子可能帶著這次的情緒,加倍奉還。

我建議可以試著這麼處理,先弄清楚孩子的意思,再回過頭討論態度問題。

第一,先忍著自己的怒氣。「溝通」以聽清楚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為要,弄清楚孩子的想法與情緒,或澄清、或同理。

第二,孩子的態度傷人,大人要清楚說明感受。到底孩子用了哪些字句,或者哪種語氣(通常是不耐煩的語氣),讓大人產生了何種感受?同樣的意思,孩子又應當使用什麼樣的字句表達,更能讓大人接受?

大人一生氣,就開始威脅孩子,不管是開始大聲,或者是要處罰孩子,都是一種示範─示範遇到問題,就先發脾氣,而不是好好談。

我們要這樣想,大人比較成熟,先不跟孩子一般見識,態度問題要談,但放在後面談。


大人要學習內省
第一,我們年輕的時候,是不是也對自己的父母有過態度不好的時候,甚至我們也曾嗆過父母?

把我們自己的狀況,想過一遍,比較能體諒孩子的心情。情緒再平靜一點,也較能接受每個人在長大的過程,常會走過這一段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通常是孩子的能力進步了,才有能力傷到父母的感受,雖然很不舒服,但換著角度看,不全是壞事。

第二,我們現在年紀這麼大了,成年了,是不是還對長輩沒禮貌?

就我所知,有些大人,確實對他們的長輩,講話也不是很好聽。就算維持表面上的禮貌,我們捫心自問,私底下有沒有在孩子面前,一直講長輩的壞話?

或者,我們平常能對長輩恭敬,但一發起脾氣來,對長輩也沒在客氣的。我就認識一位爸爸,對晚輩很強調孝順與態度,但是長輩讓他不高興的時候,他一樣會大小聲回應。那麼,他的行動,比他的語言,對孩子更有影響力。

第三,我們大人平常跟孩子講話的時候,是不是也沒那麼注意自己的口氣?

有時大人對孩子說話,常挑很惡毒的話來說。而這日積月累的示範,如果孩子沒有因此退縮沒自信的話,那麼,就有可能,等到力量夠強大了,就試圖用更重的話反駁回去。或者,也有社會新聞,是孩子直接對大人的行為付諸行動。

情緒是會互相激化的

當孩子態度不佳的時候,我們會面對兩方面的情緒:我們自己,還有孩子的情緒。先處理孩子的情緒,再引導孩子注意到我們的情緒。

這當然不容易,有些大人的修養還要繼續努力,暫時只能做到以自己的情緒為先,這也不能勉強。

不過,退而求其次,大人發完自己的脾氣後,要盡可能確保孩子的意思,也不能忘記去理解,有問題也要處理。不然,孩子一表達就被發一頓脾氣,問題也沒處理,以後就非常有可能不敢再說,或不想再說了。

清楚表達我們的情感,不應該被忘掉。這步驟一跳,就馬上讓孩子感覺到我們的怒氣,說不定,有時候孩子根本不知道,大人為什麼生氣,為什麼他被處罰?

那麼,為什麼表達我們的情緒,要放在後面呢?

這是因為我們大人的脾氣,一發作起來,可能就把孩子嚇到了,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,他表達起來就更困難了。而且大人的情緒一來,可能連自己都很難理性地談下去,更何況是孩子,說不定,因為在氣頭上,我們最後連孩子想表達什麼都搞不清楚。

別忘了,情緒是會相互激化的。我們大人的情緒控制,理論上會比孩子好,所以孩子的情緒上來時,我們依然不太被動搖,還有可能引導孩子的情緒走向穩定。可是,如果連我們大人的情緒都失守了,孩子的情緒,通常只會更明顯地向外對著大人,或者往內壓抑。不管孩子的情緒是向內或向外表現,都會讓孩子思考的能力降低,行為劇本更沒有彈性。

我也不贊成大人因為怕破壞跟孩子的關係,就只是聽孩子說,而不去管態度問題。在這時候當濫好人,對孩子其實沒好處。我不反對態度問題點到為止的說,因為孩子有時候受同儕與社會影響很大,一時控制不住也有可能,但大人不能都默不作聲。

我常很遺憾的聽到,親子之間為了態度問題,糾纏不清,但語言想傳達的意思,反而被輕忽處理。

不過,我真的不認為,每個大人的情緒控制一定都比孩子好,都比孩子懂得如何面對問題。

有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不太會處理「人」的問題,也需要智慧與勇氣。

作者:洪仲清臨床心理師
目前於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所長,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管理訓練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正向思考引導、兒童遊戲治療等。
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經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擔任臨床心理師近七年,常受邀至各大醫療院所、警局少輔會、學校、企業、基金會等單位進行心理衛生講座,也固定在網路及報章雜誌專欄發表文章。

工作之餘,他仍勉勵自己要撥出時間寫文章,希望藉由溫暖的筆觸及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能幫助在人生旅途中困頓的眾多朋友與家長,找到心靈上的寧靜,找到自己。一如他所認為的:「認識自己是一生的功課」。

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的臉書粉絲頁,經營三年半以來,人數已經突破十萬人,目前持續增加中,每天都有數萬名網友瀏覽與討論,學習如何做好情緒管理,學習與人保持良好溝通的方法,以及如何從跟家庭和解出發,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。

著有:
2015年《找一條回家的路:從跟家庭和解出發,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》
2014年《跟自己和好:為情緒解套,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》
2013年《讓孩子有好人緣,人際力養成法》

李郁琳
東吳大學心理系、玄奘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畢業,現任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執行長,家長和孩子私底下都暱稱她為布丁老師。

 對孩子有與生俱來的熱情,從事的工作都與孩子有關,曾任台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專案研究之兒童發展心理師三年半,負責早產兒追蹤檢查工作,此外也曾在國小資源班及幼兒園擔任代課老師,亦曾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一起主持網路教育廣播節目──親職花路米。

個性柔軟中帶著剛強,面對生活很實際但永不失小女孩的幻想,喜歡自己的工作,也樂於在工作中找到生存的意義。

從小對文字的書寫就很著迷,喜歡詩詞,喜歡當個愛說故事及有故事的人。平常會在臉書和大家分享生活的點滴,以及和家長、孩子互動的心得。期待能透過書寫,讓自己和大家都獲益。

「布丁老師李郁琳」臉書粉絲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yulin.mini.pudding
            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香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